环球报道:如何做好知识管理,这是我的5个思考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作者:曹将 编辑:泽涛

这周二我和 flomo 创始人少楠、 Light 连线,聊了一下对知识管理的理解。

在聊之前,我写了一下逐字稿,今天分享给大家。

核心观点:

1.以终为始:知识管理的核心在于快速提取。

2.精力分配:一段时间聚焦一个主题。

3.有效沉淀:客户思维导向的输出。

4.工具使用:工具永远都不是重点。

5.有趣整理:还可以做一些有趣的知识管理,包括「讲话稿」「段子集」「广告文案」「办公神器」。

01 以终为始:知识管理的核心在于快速提取。

有些人会把知识分得很体系,二十多个类别、五十多个标签,这固然很好,但真的太麻烦。

任何事情一旦麻烦,就很难坚持下去。——这是人性。

就如同 APP 里某个服务需要多一个操作,就会失去大量点击。

所以,我会努力地将知识管理简单化。比如建立一个临时文件夹,收纳这一周可能要用到的文件,要找时就能快速定位。这可能看起来不够体系,但足够好用。

而这个好用的前提,就是方便提取。

每一年,我会定期整理自己的知识管理体系,留下常用的内容,删掉沾灰的,这样,需要的时候马上获取。

再举个例子,因为我负责公司的培训管理工作,日常子公司经常需要用到一些素材(资源),于是我建立了一个共享文档,将其放置其中。大家需要的时候,马上打开就能拿到。

很体系吗?不体系,但好用。

↑ 培训资源共享文档

02 精力分配:一段时间聚焦一个主题。

很多刚接触知识管理的朋友,会平均分配精力,用工具梳理各种各样的内容,比如工作、效率、绘画、ChatGPT。

我刚开始也是这样,一段时间后就发现:如果全面开花,那就容易失焦。

人最怕的就是,这个懂一点,那个懂一点,但每个主题都不专业、不深入,结果很容易「半罐水响叮当」(专业的人低调沉默,懂一点的人喜欢到处咋呼)。

所以现在每个阶段,我都会有一条主线:

· PPT:读书阶段,那时候经常要做 PPT ,也要写这个主题的博客。

· 研究:工作前四年,我的工作内容是「做研究」,所以积累了很多研究报告、搜索资料的技巧,以及系统梳理做研究的方法。

· 职场:做人力后的两年,因为会接触大量培训管理工作,所以会整理很多跟职场提升的内容,比如沟通、协调、领导力等。

· 人力:现在同时也负责招聘工作,也希望能系统性地了解人力资源全流程。

↑ 面试常用问题

↑ 各种测评报告

03 有效沉淀:客户思维导向的输出

我有个习惯,当对某个领域有了比较多的输入后,就会以某种形式进行输出。

第一种是写书:比如《PPT炼成记》是对 PPT 的沉淀,《高效学习》其实是对早期研究工作和职场思考的沉淀。

第二种是讲课:比如《向上管理》《时间管理》《如何快速熟悉一个新领域》的课程开发。

第三种是写文:比如通过小报童《如何提升结构化表达能力》,对结构化表达进行系统沉淀。

这三种形式都有一个共同点:面向客户,而非面向自己。

这有什么区别?

面向自己,很容易零散化,更容易囫囵吞枣。

而面向客户,则会主动提升它的系统性,更会考虑如何讲得更清晰和浅显易懂。你想啊,如果你看一本书、听一节课、买一个付费服务,对方没讲清楚,是不是会打差评?

只要有这层压力在,你就不自觉会把内容消化得更彻底。

04 工具使用:工具永远都不是重点

本科时,我选修了一门课《平面设计》。

当时的期待很简单,就是老师教会我 PhotoShop ,我就可以设计各种作品。

但是,上了半学期课后,老师依然没有教工具,一直在讲方法,比如怎么配色、怎么构图、什么是美。 我耐不住了,就去问老师:什么时候教 PhotoShop 啊? 老师说:你看优秀的设计师,他们的优秀是因为工具吗?是人啊! 这句话我当时很不理解,觉得老师是在搪塞我,我还是要学 PhotoShop 啊! 但现在回看,真的很感慨。 · 有的人做文章管理,不用什么稍后阅读软件,不用什么笔记软件,就把文章保存为 PDF ,然后放入文件夹,设计好命名规则,也能快速检索。 · 有的人做课程笔记,不用什么思维导图工具,就一笔一画地写在笔记本上,二级内容就空两格,也能保证对全局的掌握、对结构的把握。 · 有的人储存账号密码,不用什么1Password(一款管理账号密码的软件),就用微信的「收藏」,也能快速查找。 所以, 重要的,其实是你需要什么,以及你想要怎么组织这些内容。↑ 公司一位领导用白板做计划,不比很多软件更清晰

05 有趣整理:一些不一样的知识管理

虽然前面讲到要有主线,但这并不意味着只做主线任务。 对我而言,还会利用 10% 的时间,整理一些「奇怪」知识。 1.「讲话稿」。这主要是整理日常看到的优秀公文内容,当我要写相关主题时就可以去参考。 2.「段子集」。这主要是自己身边发生的好玩故事,发生了,我就马上写上一些关键词。当饭局陷入冰冻状态时,自己就抛出一两个。 3.「广告文案」。我喜欢搜集优秀的广告文案,因为好的句子,真的会让人心旷神怡。 4.「办公神器」。这是一系列可以提升效率的小工具,方便自己节省时间,有更多的精力可以用来为未来做准备。 我是小结以上就是我对知识管理的一些思考,总结一下: 1.以终为始:知识管理的核心在于快速提取。 2.精力分配:一段时间聚焦一个主题。 3.有效沉淀:客户思维导向的输出。 4.工具使用:工具永远都不是重点。 5.有趣整理:还可以做一些有趣的知识管理,包括「讲话稿」「段子集」「广告文案」「办公神器」。 希望对你有所启发。

这是曹将公众号第「 1134」篇原创文章,希望对你有所启发。

‍▽ ▽ ▽

《高效学习:曹将的公开课》

关键词: 知识管理 一段时间 账号密码